梁家大院
景東是人類發祥地之一,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川河壩和瀾滄江等地先后出土的大量新石器、陶器、銅器遺物,證明了這塊大地至少在30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。
古往今來,在景東悠遠歷史長河中,25個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,留下了眾多古老文明的軌跡。遠古柘南城、東漢瀾津橋、南詔開南城、銀生城,處處彰顯著歲月的古樸。南詔時期,傣族人開始在此建立統治,歷元朝,直至明朝初年,景東俄陶家族正式確立在景東的統治地位,世襲土司長達595年之久。陶府、陶墓及衛城遺址留存至今,以古老的姿態細說著這段歷史。
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-響水古村
明朝初年,隨著儒學在景東的興起,規模宏大的景東文廟、開南書院等教育場所建立,景東進入文人輩出的時代。程含章、劉崐、戴家政等文化先賢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景東后學。與此同時,文化的繁榮也促進了各民族生活方式的融合變革,今天的景東,仍然保留著文廟、林街清真寺、衛城、三塔、者干河風雨橋、水車等濃烈民族色彩和中原文化韻味兼具的人文印記。而火把節、殺戲、洞經音樂、彝族打歌等名風名俗,則從另外一個側面展現了景東豐富多彩的文化魅力。
景東文廟欞星門
景東文廟,滇西南歷史文化的絕筆,建于明初,至今已逾600余年。滄海桑田仍豪氣沖云天,翹角飛檐集天下建筑之大成,暢述祥和,共商忠孝。
景東衛城遺跡
衛城遺址位于景東縣城御筆山,周長五千米,原為景東世襲土司陶氏舊宅,目前存留的南門河部分殘墻,是云南省少見的衛城遺址,也是景東在明代初期衛城制度的歷史見證。
唐代學者樊綽在《蠻書》中記載:“茶生銀生城界諸山”,諸山,指的就是今天川河兩岸的無量山和哀牢山,而銀生古城景東,正如一壺陳年普洱,給了時間味道。
彝家歡歌
用笛子、蘆笙、三弦樂器伴奏的“三跺腳”、“贊歌”、“合腳歌”,“開廄、出犁、架擔、駛牛、解擔”五部曲牛歌,扭扁擔、叫牛魂、大幫腔、石龍鼓舞、者干綿紙、糊米罐罐香茶藝、跳菜、跳秋歌、指哨、吹葉子等獨特的彝族風俗,無不讓民俗研究者著迷。